| 序號 | 題目 | 研究生 | 指導教授 | 口試委員 | 畢業年度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1 | 沏一壺茶鄉雲華甘 – 坪林社造的十年紀實 | 黃銘豐 | 張志堯 | 李婷潔、方豪 | 106(2) |
| 2 | 以佛法的關懷運用於長照機構住民生活品質與生命轉化之探究 | 蕭詠心(釋蓮梵) | 陳定銘、釋照量(李冠慧) | 鄧偉仁、羅德城 | 107(2) |
| 3 | 老人住宅-新共居生活之想像 | 劉孟純 | 張志堯 | 陳馥暐、李婷潔 | 107(2) |
| 4 | 策略性的相似與再生—臺灣社區營造與日本「まちづくり」之研究 | 邱玉媛 | 曾漢珍 | 王本壯、鄭晃二 | 108(2) |
| 5 | 偏遠社區關懷據點服務與高齡者心理健康關係之探討-以石𥕢關懷據點為例 | 胡淑華 | 張志堯 | 李婷潔、江淑琳 | 108(2) |
| 6 | 偏遠地區社區協會之自主性探討-以石𥕢社區發展協會為例 | 陳進益 | 張志堯 | 陳馥瑋、楊文全 | 108(2) |
| 7 | 以里山精神倡議小農經濟-以石𥕢社區發展為探討 | 藍瑀荷 | 張志堯 | 陳馥瑋、楊文全 | 108(2) |
| 8 | 農村再生計畫條例在地實踐-以嵩山社區為例 | 王綸 | 張志堯 | 陳馥瑋、楊文全 | 108(2) |
| 9 | 中高齡者參與車露營活動邁向成功老化之路 | 李珮緁 | 張志堯 | 陳馥瑋、楊文全 | 108(2) |
| 10 | 有溝也有通-以內容行銷創造佛法與年輕人的連結感 | 王琇玲 | 張志堯 | 吳正中、江淑琳 | 108(2) |
| 11 | 「社區參與」促進觀光巴士與在地文化連結之研究-「以臺北市雙層觀光巴士」為例 | 陳貞圭 | 張志堯 | 吳正中、江淑琳 | 108(2) |
| 12 | 心靈環保對中年婦女生命轉化與社會支持之研究–以法鼓山信眾為例 | 邱鈴惠 | 陳定銘 | 曾漢珍、美貞吟 | 109(1) |
| 13 | 從孤老與流浪犬貓互動探索生命價值的溫度-以某安養社區為例 | 王郁蘭 | 張志堯、陳定銘 | 李婷潔、楊文全 | 109(1) |
| 14 | 休閒農業發展產業六級化之應用-以福興南和休閒農業區為例 | 林柏樺 | 張志堯、李婷潔 | 楊文全、吳正中 | 109(1) |
| 15 | 創意老化生命故事書在地方案探討: 以失智團體與社區大學為例 | 廖美香 | 張志堯、陳定銘 | 江淑琳、吳正中 | 109(1) |
| 16 | 禪修對生活品質影響之研究—以中華禪法鼓宗禪法為例 | 顏小燕 | 陳定銘 | 詹場、陳武雄 | 109(2) |